中国论文翻译产业发展态势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8
一、引言
“互联网+”就是把互联网作为一种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手段应用到各个产业,使传统产业升级换代,产业结构得到调整,效率得到提高。语言产业和信息产业是“互联网”能够产生和发展的坚实基础,而“互联网+”时代为语言产业乃至信息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也对它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翻译产业作为语言产业的一个业态,虽然产生较早,产业发展也较成规模,但其迅速发展是在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尤其是以计算机为载体的网络出现以后。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可以说是翻译产业发展的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语言翻译产业的业态形式简单,整个产业基本上处于传统的人工操作阶段,业务量较小;在此之后,真正意义的翻译产业逐渐形成,实现了规范化的管理和规模化的生产。Jaapvan der Meer将之归纳为:“翻译业第一次革命在1980年代,起因于本土化市场的急剧膨胀。第二次革命则是由于无孔不入的互联网的兴起。6如果说第一次革命是受经济层面的外在力量的推动,第二次革命则受知识、技术层面的内部力量的推动。这无疑是“互联网+”带给翻译产业更高层次的支持,也对翻译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翻译产业的定义及特点
广义的翻译产业是“与翻译相关的经济活动的总称”;狭义的翻译产业是 “以翻译的语言、文字或手势为载体的服务或产品”,即“翻译服务产业”。从这个定义中,我们看出,翻译产业的主要构成要素是语言、服务和产业。为了更明晰地了解翻译产业,我们首先要探讨一下翻译产业与上位的语言产业之间的关系。学界和产界对翻译产业的研究是2003年之后,而对翻译产业上位的语言产业的研究在2009年之后才逐渐展开。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翻译产业的需求量比较大,地位比较重要;二是翻译作为一个产业直接与经济效益挂钩,这启发了语言和经济之间的关系研究;三是对翻译作为一种产业进行研究,更明晰了语言也能够作为一种产业进行研究,也进一步细化了语言产业的其他业态;四是翻译作为一种产业的劣势过于明显。语言产业可以作为翻译产业的横向拓展和补充。
翻译产业的研究内容也是语言产业研究的核心。屈哨兵把语言产业作为语言服务的下位概念,并且将语言服务分为语言翻译服务、语言教育服务、语言支持服务三个方面[4]。这实际上是将语言翻译服务列为语言产业的子概念,将语言产业列为语言服务的子概念。陈鹏认为语言产业是以语言为内容、材料,或是以语言为加工、处理对象,生产出各种语言产品或提供各种语言服务的产业形态[5]52。这实际上指出了和语言有关的产品和服务才是语言产业。黄少安从经济学的视角认为,语言产业是这样一种生产和服务活动:它主要采取市场化的经营方式生产语言类产品或者语言服务,满足国家或者个人对语言类产品或者语言服务的多层次需求。其定义加入了市场和需求的要素,使得语言产业的定义更为全面。以上三位学者都将翻译产业定性为语言产业的一种业态,将之归属于语言服务的范畴,这实际上建立了以翻译产业为核心的语言产业系统乃至语言服务系统的架构。
综合以上学者给出的定义,我们认为:语言产业就是生产语言产品和提供语言服务,以满足人们语言需求的一种生产经营活动。翻译产业就是通过提供两种或多种语言的转译活动,以满足人们对他种语言为载体的信息需求的一种生产经营活动。由此可知,翻译产业是语言产业的下位概念,它是语言产业众多业态中的一个具体业态。其特点是:第一,无论语言产业还是翻译产业都产生于经济发展较快、人口流动性较大、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第二,翻译是将外国或外民族的作品或产品以母语的形式直接引进的一种行为。它缩短了本国科研人员的研发进程,能将研发水平迅速推到更高的阶段。第三,它对翻译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他们对本领域的最新成果有所了解、把握乃至精通。总之,翻译是人们获取他种语言所承载知识的第一步,因此对翻译产业的考察应位列语言产业和语言服务业的源头位置。同时必须认识到翻译的重要性:只有将外语翻译成母语,才可能对之进行更充分的研究和创新;只有将母语翻译成外语,才能扩大本民族知识和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三、翻译产业的发展
语言翻译古已有之。最初是佛经翻译。要么是政府组织的,要么是寺庙或个人进行的,规模较小,且都属于非盈利性质的,显然不是翻译产业。然后是西学翻译。洋务运动时期兴办的同文馆才将之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翻译数量和种类才初具规模。但同文馆依然是官办的,仍不是翻译产业。综观当时,翻译产业没有兴起的原因主要有二:客观上,当时的商品经济不发达,国内乃至国际的交流较少;主观上,对国外先进科学文化的学习意识不强,导致国家对翻译人员的培养不够重视。其结果就是,官方学堂培养的翻译人才数量有限,质量不高。
改革开放之后,对翻译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加深。甚至有人提出,“没有翻译就没有对外开放”。翻译业作为一门产业实际上正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渐兴起的。随着国门大开,外国的先进技术和人才不断涌入,同时出国留学人员增多,对国外产品译成中文及将个人信息译成外文的需求剧增。一夜间,翻译行业成了学习先进技术的先导性行业。一些私立学校牢牢把握商机,培养笔译和口译人才;一些外语界人士开办了翻译社,提供出国资料的翻译和咨询工作。
对于翻译产业的发展阶段问题,时至今日,仍有学者认为翻译产业是一个未完全从传统产业中独立出来的新兴产业。他们认为,目前我国的语言信息处理/机器翻译产业实际上还处于前产业的时代,尚构不成一个独立的产业。说它新,是指这种产业新,以机器作为工具新;说它传统,是它不能完全脱离传统的翻译模式。翻译按照操作对象可以分为人工翻译和机器翻译;按照内容可以分为科技翻译和文学翻译;按照形式可以分为笔译和口译。笔译比较传统,但是也可以借助机器进行翻译。口译因为时效性强,现场借助机器翻译的时候不多,但是在前期材料准备阶段还是可以充分利用机器翻译的。科技翻译和文学翻译都属于广义的笔译。科技翻译的结构和词汇比较固定,适合于利用机器进行翻译;文学翻译的句式和词汇都因作者和风格的不同而有异,一般不适合做机器翻译。
综上,翻译产业中的传统的翻译方式和方法,是一切新技术、新方法的基础。而利用机器翻译和网络翻译是传统翻译的补充和升级。这使得翻译的品种增多,数量加大,质量提高,效率大增。总之,使得翻译能够作为一门产业,加入到现代语言产业之林。作为一门传统的产业,不断焕发生机;作为一门新兴产业,不断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计算机和“互联网”使得语言翻译产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首先是利用信息化,其次是利用全球化,翻译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翻译产业化的一个重要命题是实现翻译信息化。就是利用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互联网、数字技术等信息时代的高科技手段实现翻译工作的现代化。信息社会是以信息为标志的,信息离不开语言,信息也离不开经济,信息同样离不开产业。在信息社会里,语言、经济和产业内在地结合到一起。翻译产业就是这样一种信息社会的,基于高科技的,翻译企业的集合。
互联网十几年来快速发展,虚拟语言生活也随之丰富和重要起来,甚至许多方面在引领现实语言生活的发展。翻译产业作为以信息化为标志的一门新兴产业,更需要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利用现代的网络技术,在语言产业诸形态中取得突破,将作为新兴产业的翻译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面对客户的资料海量需求和服务高效要求,只有具备管理网络化、服务规模化、质量标准化、拥有大吞吐量能力的翻译企业才能适应。信息化技术及其构建的网络空间,为翻译提供了强大的新手段,并能将语言、语言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促进新的语言职业和语言产业,形成最具低碳属性的语言经济。“互联网+”行动计划,必将促进翻译产业的提升,以实现翻译产业的全方位发展。
在这个全球化时代,成熟的翻译产业应运而生。第一,在技术上,互联网翻译产业化有别于传统翻译,要走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的道路。语言信息处理/机器翻译技术的产业化,既是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又是资金、管理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随你译网将翻译人才数据库和电子商务进行了有机的结合,随时提供各语种、各专业的在线服务。“翻译机器人”的效率可以达到一般翻译公司的1 000倍,而且其差错率也远低于国家翻译质量标准。第二,在业务拓展上,有公司认为可以将国内的翻译市场拓展到国外。其一是国内的劳动力价格比较低廉,其二是充分利用国内外的时差。 第三,在分工上,可以利用翻译辅助软件的标准化生产,即通过电子化软件进行信息储存、分析和管理。将分散的翻译人员结合成一个紧密配合的团体,只有创造性思维的部分才需要译员亲自来做,其余事务性、重复性的工作都由计算机智能翻译平台来做。这样,无论是在宏观的分工方面,还是在微观的技术和业务方面都会使资源得到充分整合,从而大大提高产业效率。
综上,现代翻译产业以传统翻译产业为基础,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随着经济全球化、移民常态化、信息高度化、知识爆炸化,一步一步地从传统服务业发展到现代新兴产业,最终成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文化传播的助推器。
四、中国翻译产业的swot分析及对策
翻译产业本身也需要立体发展,这就包括:以需求为推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出发点,以人才为关键,以产品和服务为目标的高度整合的综合体。对中国翻译产业分析实际上就是对这些要素进行分析。通过对某个要素进行量的调整,以弥补一些短板;或者对其顺序进行调整,以实现结构的优化。这样,就可以使得最终结果达到质量的最优化。也就是,实现翻译产业的信息化和标准化的关键是建立和形成一个高质量的翻译体系,因为它可以改善翻译产业的发展模式。以下是对中国语言翻译行业的态势分析:

(一)优势

1.语言资源丰富、历史悠久。中国各地的方言,130多种少数民族语言,留学生的100多种外语,使得各种语言资源异常丰富。悠久的历史使得典籍众多,语言文字得以传承,为语言文字翻译研究提供了便利。欧盟的翻译业的成长和壮大为中国树立了良好的榜样。2.高校、科研院所多、人才济济。各行业的国外专著和期刊文献都是以英语或世界主要语言的形式呈现的,翻译成汉语会让更多的人才参与到各个领域的最新成果的探讨和研究中,以充分利用我国的科研和人才的优势。3.经济发展快、市场空间大。经济的发展为翻译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后盾,中国经济的发展也需要翻译的支持和推动。同时翻译产业的发展是和市场需求紧密相关的,国内市场的扩大,国际市场的开拓都使得翻译需求增加。

(二)劣势

1.理论薄弱,难与国际接轨。既缺乏哲学、文学、美学的理论支撑,又缺乏大量的翻译实践。不能够及时将最新的科技、教育、文化成果翻译成中文,这使得中国在很多方面尤其是文、史、哲方面很难与国际接轨。其原因就是对翻译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不够。2.职业起步晚、专业人才缺乏、合作性差、没有品牌效应。国外的翻译已经开展了数百年之久,我国的翻译业才开展了30年,典型的译著仅有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百余种汉译世界名著,品种少,体系性不强。在人才方面,尤其汉译外高端人才缺口大。专业人士外语水平不够,外语人士专业水平不够,因为缺少合作,所以翻译作品的数量不大。大部分公司实力较弱,难以产生品牌效应。3.信息本土化效率低,不利于经济发展。信息本土化的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可以高达1∶30。翻译市场化的滞后,严重影响中国的经济进程。国际上先进的经济和科技信息没有被及时地翻译成中文,导致中国欠缺大量有价值的信息。

(三)机会

1.世界、国家高度重视。莫言的作品因为有国外学者翻译成外文才有机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中华典籍外译文库是为了传播中华文明而将中国典籍外译。翻译问题事关国家对内、对外的文化和教育,政治和经济,甚至安全和战略。2.新兴技术的应用。语言文字处理技术以及互联网是中国翻译产业崛起的一个难得的机会。翻译软件、翻译工厂,甚至网上翻译都可以利用,例如,谷歌翻译、有道翻译、百度翻译等。3.各行业需求量大,产值巨大。从中国加入WTO,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再到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再到2014年的一带一路及2015年的亚投行使得中国的翻译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时期[,对翻译产生了大量的需求。

(四)威胁

1.各级部门对译著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中国图书市场上的译著偏少,这将不利于国人了解和学习国外先进成果。首先反映出国家相应管理部门对国外学术名著及科技著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进而科研部门在评职、评奖时对译著的定位也较低,导致学者翻译热情降低;结果就造成译著颇少,对国外学术了解困难的后果。2.行业经营不到位、管理不规范。翻译市场准入制度不健全,没有统一的翻译人员素质标准和翻译质量标准。翻译公司自身管理不完善。3.翻译行业区域发展不平衡,在国际市场中竞争力较弱,竞争激烈。 京、沪、苏、浙四地的翻译业占全国的75%。总体上翻译行业规模小,缺少全国品牌和国际品牌,无法与翻译巨头在国际市场竞争。每年有50%的市场进入率和70%的市场淘汰率。
经过以上的态势分析,笔者提出下面的三点对策,以促进翻译产业的发展。
1.提高对翻译产业重要性的认识,加强人才培养和产品开发。在认识方面:首先,是时代的要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催生翻译产业的产生和发展。其次,作为新兴产业的文化产业的一部分,翻译产业的发展对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的升级换代都有巨大的意义。再次,翻译产业作为语言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是软实力,又是硬实力;既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又推动经济的进步。因此,对翻译产业的重要性要加大宣传,以提高认识,促进翻译产业全面提升,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在人才培养和产品开发方面:一是,加大翻译硕士的培养。首先,加大汉译外人才的培养。其次,加大工科翻译的培养和细化工作。最后,各校应开设市场急需的、有特色的翻译产业课程。二是,培养翻译产业的经营和管理人才,通过向国外和同行学习,以提高他们的水平。三是,进一步推出适合大众消费的通俗翻译产品,以实现翻译行业多领域、多层次的全面发展。可以充分利用教师、在校学生、白领等外语人才翻译各个领域的作品,把好最后的质量关即可。
2.实现产业的四个结合。一是传统和现代的结合,就是将传统翻译经验和语言文字信息处理产业相结合,加上互联网的推动,做到虚实两个空间语言生活的联通,以使中国的翻译产业跨上一个新台阶。二是产、学、研相结合。以产业为核心,推动学习和科研的同时进步。加强翻译硕士培养单位与行业的合作,按照产业的需求进行人才的培养。三是建立翻译产业链。深入、全面调查翻译产业之后,在国内建立一个完善的语言转换服务的企业产业链,整合资源,实现规模发展,这样才能与国外同等机构进行竞争。因为产业集群是提升效率最为有效的一种产业组织形式[16]71。尤其是加快翻译市场公共信息网络建设,为翻译企业及客户提供翻译产业和需求信息。四是注重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引入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与成熟的经营管理模式,通过利用现代化国际信息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与语言转化服务企业服务能力。
3.由政府进行制度的把关,将翻译产业落到实处。在制度把关方面:一是,加大政府在政策方面对翻译产业支持力度。二是,提高翻译产业的标准化和信息化程度。尤其是制定和完善各项国家标准,以此来提高翻译的效率和技术水平。三是,规范市场,实现行业指导和行业规划。对语言翻译市场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同时建立和完善语言翻译行业自我管理机制和评估机制,加强行业自律,以克服行业管理的不规范。落实方面:首先,大力宣传翻译事业,维护翻译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同时给予较好的待遇和较高级别的认定。最后,可以实行抓大带小的策略。大公司进行规模经营以参与国际竞争;小公司进行分散经营以服务国内的行业市场。规模化经营不但可以实现产业规模经济,更是我国翻译产业走向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再次,出巨资将国外最新成果翻译成中文。正如文艺复兴是建立在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的基础上一样,中国也可以开展一个百年翻译运动,将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教育、文化方面的文章和著作翻译成汉语。最后,将中国优秀的典籍和传统文化翻译成外语,以便更多的学者乃至常人去汲取里面的先进知识和养分,推动中国翻译产业梦乃至中国梦的全面实现。